1. <b id="lhaow"></b>
      1. 2018-11-27 企業資訊

        王石: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

        今天我想講三點。第一,講講關系;第二講講工匠精神;第三講國際化。

        強關系與弱關系

        在中國干什么都要講關系,尤其是物業管理更講關系。為什么呢?中國所謂的關系,無非就是說你找別人拉關系,別人找你拉關系。物業管理像小媳婦,更得找別人講關系,找服務,物業管理不是強勢的,不是別人求著你,是你求著別人。

        這里就談到前一段時間爭議比較大的“拆圍墻”話題。

        中國長城是圍墻,紫禁城是圍墻,大院也是圍墻。從某種角度來講,可以說中國有種“圍墻文化”。最近有媒體讓我推薦一本書,我推薦了一套《羅馬人的故事》,一共15本。其中第10本就談到了墻,涉及到建筑、工程等。這第10本前言提到,2000多年前羅馬人修道路的時候,華夏帝國在修長城。從物理層面上來講,一個是橫向展開的,一個是豎向展開的。豎向展開就是往上圍起來,橫向展開就是大路,四通八達。顯然一個是圍,一個是開。

        “圍墻文化”最典型的特點是防衛、保護自己,在圍墻內部形成一種強聯系的關系,但是對外則是接近封閉的、拒斥的,形成我們心里一種防守的、不開放的觀念。

        就萬科來講,我們一直提倡開放社區設計。上海萬科一個小區因為是開放的,不僅僅是給小區本身使用,也給小區周圍使用,服務設施效率高,很自然就成了閔行七寶社區的一個中心,各種城市功能單元都在那。

        但拆物理的圍墻容易,拆心里頭的“圍墻”難,我覺得真正要打破的是心里頭的“圍墻”,提倡開放的大道文化。比如我們中國傳統特別講關系,一個是血緣關系,比如家族企業,一個是地緣關系,比如子弟兵、家鄉人,這種內在的強聯系就是一種“圍墻文化”。

        關系是世界性的,絕對不是中國所特有的,但中國更講。什么是強關系?就是你特別信任他,你可以托付給他。它不僅可能是血緣關系或地緣關系,還可能是同學關系等等。大家密切來往,對方一張嘴我就知道他說什么,這個叫強關系。按照進化心理學,一個人的強關系一輩子最多不會超過20個。

        但是我們已經到了互聯網時代,一個開放的時代,世界是一個平的,如果我們靠強關系,它是非常有限的,我們還需要弱關系。

        弱關系影響我們互相信任嗎?沒有。改革開放和國際接軌,在互聯網時代,在中國我們需要弱化強關系,強化弱關系。弱關系怎么打交道呢?我想有幾條。

        首先商人做生意,中國傳統文化中,做生意絕對是強關系。“上陣父子兵,打虎親兄弟”,因為血緣他不擔心誰被誰出賣了,做生意也是一樣的。另一個強關系是地緣,子弟兵和各種幫派,它就是地緣關系。

        但航海大發現后做生意,水手為了發財鋌而走險,一艘船出去了,什么時候回來都不知道,他們之間的關系既不是血緣也不是地緣,靠什么連在一起呢?我想就是規矩,契約精神。我們大家可以互相不熟悉,但大家都遵守規矩,簽訂契約。現在經商更多講的就是契約,講契約就等于講規則,規則未必都是合理的,但是要遵守。這樣你的交易成本才低,建立的伙伴關系才廣。我個人奉行的就是弱關系。

        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。如何擺正這樣一個關系,你不要力圖和政府部門某些人建立一種你所希望的強聯系。我們就是弱聯系,就是講規則,就是講透明。當你把自己擺得非常清楚的時候,對方也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。

        我多少年前就說了萬科不行賄。今天打老虎、拍蒼蠅,我還站在這兒講,很多人都相信了。對于我們弱關系上的事,你要站得住腳,你不能依靠別人,你只有依靠自己遵守規則。

        現在已經是互聯網、物聯網時代了,如果我們觀念上還形成一個圍墻、一個土圍子,我們對未來是不適應的。但是我很欣喜的看到,過去五年,中國的物業發生了很大變化,已經在適應這樣一個未來的互聯網時代。

        工匠精神的兩個典型

        工匠精神,就是要精益求精,就要把它做好。我想談兩個人身上體現的工匠精神。

        第一個是褚時健先生,為什么73歲重新創業,10年之后“褚橙”成功,就是因為他的工匠精神,精益求精。我在不同場合都介紹過褚時健先生,今天不展開。

        今天我想提另外一個人,他和房地產關系非常密切,孫文杰,他是前中建總公司的董事長,前中海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,中海公司的創建人。

        萬科在進入房地產的時候,中建總公司在香港的公司叫中國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,注冊于香港。萬科1988年進入房地產的時候,中國海外公司在香港已經很有名氣,是搞建筑出名,在1988年的時候已經是接了香港1/3的建筑工程量。當時中國海外也開始從建筑公司進入房地產開發公司。它一進房地產行業就出手不凡,一下就成了萬科效仿學習的榜樣。中海本身建筑工程出身,當時從設計、建造、成本控制、質量把握上,比萬科高一個檔次。

        1997年香港金融危機,中海在香港的上市股票價格低得一塌糊涂。我看到了機會,通過中間人在北京的凱賓斯基酒店和孫文杰先生見了一面,建議萬科和中海合并。提議被孫先生婉拒。

        當時萬科對中國海外,對孫文杰先生是非常尊重的。它是一個國企、央企,但是不影響它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。

        后來萬科制定了一個“海盜計劃”,中國海外一批干部到了萬科。我曾得到消息,孫先生很得意地說他們很多干部到萬科都被重用。中海企業文化可持續,沒有因為萬科強行“借用”它的干部而受影響,還在往前走。不但往前走,孫總又到了中建總公司做出了業績。

        據我所知,現在真正在中國影響到中國房地產界的,可以說半壁江山的骨干是源自于中海。孫文杰先生沒有因為是一個國營企業干部,沒有因為種種局限性,反而在這種局限性中打造成一支守規則、有技術、懂管理的隊伍。

        褚時健做褚橙,孫文杰打造中海。一個是民營,一個是國企,但都體現了工匠精神,這種精神并不受所有制的影響。中國未來的轉型發展,應該結合不同的資源,而不應該強調所有制的區別。

        工匠精神在中國才開始發揮作用。正因為我們從黃金時代到了白銀時代,工匠精神現在才顯出來了。企業如何精益求精,如何做產品,尤其是我們的產品賣了之后,如何以客戶導向為第一,到最后一步物業管理如何,這些現在才僅僅是開始。

        工匠精神是什么?我覺得第一是要安心自己所做的工作。我不想對80后、90后說愛一行干一行,我想說你不愛也得把它做好。“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行”,我有很多目標,我想做的事情實際上很多做不到。但是你做不到的事情過程當中,你一直在努力做、認真做,它對你都是積累、都是營養。真正機會到來的時候,它會更多給你助力。

        萬科為什么要國際化

        第一,中國改革開放就是國際化的過程。2011年我出國的時候,萬科很多業務都是和國外公司合作的,盡管我們幾乎100%的業務在中國。未來我們的主流業務一定在中國,但是我們已經和國際上的日本資金、新加坡的資金、美國的資金進行了合作。

        尤其是新加坡的GIC,我們建立了合資公司,合作非常愉快。GIC100%委托萬科在管理,沒有派任何人,甚至只要投資項目不超過10億人民幣,管理團隊就可以定,到董事會備案就可以。我們第一個到美國投資的項目就借鑒GIC的經驗,現在合作已經拓展到更多的項目。

        萬科到了一個陌生的市場,用的是強關系,還是弱關系?顯然弱關系,我們依靠的是品牌形象,萬科的品牌對方相信。作為企業發展一定規模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要靠品牌。

        萬科國際化的目的是什么?

        第一是學習,顯然歐美是成熟的市場模式,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已經開始從發展中的市場向成熟市場過渡,我們要先走一步學習,看中國未來怎么做。

        第二建立網絡關系,出去投資主動把被動的網絡變成一個主動的網絡關系,讓世界知道你。

        第三點是真正的落腳點,給消費者提供國際的服務。

        中國的物業管理真正的市場化僅僅才開始,它的前景、空間很大。物業管理未來一定是技術化,應用最新的技術,也要嘗試資本化、金融化。物業行業應該在未來城市化進程當中扮演越來越獨立、越來越專業、越來越技術的角色,到最終人才整合、資本整合、各方面整合,成為一個有影響力、有號召力的行業。

        在线亚洲成人无码